1)第569章 点火_让你造拖拉机,你去造火箭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569章点火

  随着指挥中心的命令发出,固定发射箱外表面最上层闸门的爆炸螺栓通电,爆炸的冲击力让闸门离开发射箱,露出了侧壁上预留的密密麻麻注水口。

  澎湃的海水立刻从注水口涌进发射箱内,不过在出水时被管道中间的隔板分流,附着发射箱的内壁向下流动。

  为了防止发射前不出现意外,所有的闸门都使用爆炸螺栓固定死,一旦开启就不能关闭。

  所以一旦开始注水,火箭的发射程序就无法中止,失败的结果就是一笔巨额损失。

  坐在指挥中心第一排C位的谢廖夫面色凝重地盯着发射箱内的监控画面,他也从未设计过这样发射的火箭,而且缺少系统兜底,出现意外的概率并不低。

  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,注水闸口开启顺序是从上到下,以控制水压。

  但真正放水时的狂躁还是超乎想象,注水口向两侧涌出的海水因为强大的压力速度极高,进而产生大量气泡呈现出近乎白色,从监视器中看发射箱的上半部分骤然出现了一条白线,然后迅速沿着钢铁箱壁汇集成一个矩形环,以惊人的速度向下覆盖。

  20分钟比起想象中的快,凌晨5.48分,固定火箭底部基座传回的拉力数据超过了“100,000KN”。

  “水位45米!”

  但其余工作人员都像程序一样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,看到拉力数据达标后就发出了下一步指令:

  “B区闸口开启,主机开始排气!”

  现在有一万吨的拉力要牵扯着火箭向上,并且依然在持续增加中。

  他忍不住回头看向后面坐着的谢廖夫,那张年轻的面孔上依然坚毅,正在专注地紧盯着发射箱内的一举一动。

  距离发射区10公里的海域上,林炬站在“远望7号”测量船的桅杆上,通过架起的望远镜观察发射箱的状况。

  从A区注水口到底层的落差有近150米,但绝大多数动能在与粗糙钢铁表面的摩擦中消耗掉了,底部摄像头的画面在放水后精致了约7、8秒钟,然后就看到画面突然变得模糊充满水汽,紧接着水位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上涨。

  实际上在倒计时数到6的时候芯一级的39台发动机就开始按顺序点火,一台台发动机非常顺利地在充氧的环境中点火成功,但监视器看到的只是突然猛增的海量白色气泡。

  “林总,林总!”

  “……”

  谢廖夫并不太过担心,至少发射前都有数個团队按照严格的质量监测体系进行过排查,绝不会像前联盟那样混乱。

  佘院士拿起耳机将一边贴在耳朵上,然后就听到了无数条巨型瀑布交织在一起。

  随着海水的加注长征十八号的浮力也不断增加,连接火箭底部的钢铁基座受力传感器一直在跳动,数字不断地缩小中。

  从受到向下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ongkan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