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7章 商业化_让你造拖拉机,你去造火箭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17章商业化

  传统飞船还是航天飞机?

  这要是在传统航天项目选择上,当然是前者。

  后者已经被连续证明昂贵、低效且安全风险高,阿美在11年执行了最后一次航天飞机飞行任务,然后就终止了整个航天飞机计划。

  90年代华国规划载人航天工程,备选方案里也有小型航天飞机,但最后还是被否决了。

  航天飞机主要从发射方式分两种,一种是自己飞上太空,一种是被当作载荷用火箭送上去。

  阿美的是前者,航天飞机起飞时绑在燃料罐上,再加两个固体火箭助推器,飞起来、抛掉燃料罐,进入太空。

  这需要航天飞机自带大型火箭发动机,而且返回大气层后是滑翔降落,不能像飞机一样机动飞行。

  前联盟则采用后者,硬生生用巨大无比的“能源”火箭,把100多吨的暴风雪航天飞机硬推上太空,这就省去了航天飞机自带的大发动机。

  “暴风雪”的尾部取而代之的是四台用于大气层内飞行的涡扇发动机,和仅供变轨的小型火箭发动机,能在进入大气层内后自由机动。

  前两个国家的航天飞机都是重达100多吨的怪物,华国曾规划的和系统提供的类型差不多,都比较小,起飞重量不超过30吨,可以放在中大型火箭顶部送上天。

  虽然从历史经验上证明航天飞机不可行,但考虑到是系统给的方案,林炬还是觉得需要好好考虑。

  可惜系统不肯给出详细资料,只给了两种方案的基本参数,不然可以叫系统工程师进行分析。

  想了半天,林炬虽然心里清楚方案一更加简单且保险,但心里还是倾向于方案二。

  毕竟从感官上来说,航天飞机就是比飞船更先进,实际上也是如此。

  不过他没有急着做决定,先将这个问题压在心里。

  第二天,与六院的谈判再次开始。

  这次林炬看到赵总师一脸疲惫,显然是和其他人在通宵开会过了。

  赵总师坐下来也不废话,直接伸出一只手掌:

  “1亿,5个人,都是拿了职称的,除了两个正在参加国家重点工程的团队,愿意走的都放人。”

  “不行,二十个!一亿四千万换10个研究员、10个工厂的高工,绝对值得!”

  林炬可明白赵总师的主意,研究院的研究员那可太有说法了,水平参差不齐,而且都可以通过航天人才体系快速补齐。

  只有附属工厂的高级技师,才是有一个算一个的珍贵人才,尤其是在航天事业里,很多时候都依赖于手艺高超的技师。

  然而赵总师比他更清楚这些,听到二十这个夸张的数字,一把年纪的人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。

  双方为此你来我往,一直到下午才勉强达成共识。

  8个研究员,6个高级技师,而且不能挖的名单都给出来了,上面的人就算你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ongkan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