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67章 太空清洁工_让你造拖拉机,你去造火箭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167章太空清洁工

  嫦娥四号任务的着陆地点在环形山内,学名叫艾特肯盆地。

  之所以选择在这里,是跟去以前各国科学家对这个南极的地域进行分析,认为其矿藏和冰含量极其丰富,光是可利用的冰层就可能重达2700亿吨,足够制造数不尽的燃料。

  如果能在这里建造生产燃料的基地,甚至可以为火星飞船提供燃料和补给。

  将同样重量的燃料从地球上发射上来和从月表发射上来,即使是从月球轨道发射到近地轨道都要比前者轻松得多,六分之一的重力能节省太多资源。

  外界只知道探索者一号能跳跃行进,但具体数据和携带了哪些探测设备却是一无所知,更不知道探索者一号去干什么了。

  在NACA看来,未知代表着恐惧,不时就在他们月球轨道卫星飞跃南极的时候拍摄照片进行分析,可惜两个巡视器太小了,就连着陆器都看不到,只能说毫无价值。

  不过在B级基地里,林炬和探索者项目组的工程师们一起,操控着大蜘蛛取样分析。

  由于地月之间的距离已经接近40万公里,即使是光都要旅行1.3秒才能到达,这也就意味着地面的操控不是实时的。

  信号传输来回2.6秒,加上中继转发,时间更长,这也是玉兔二号呆头呆脑的原因,因为一旦操作过急,很可能会发生陷坑等事故。

  不过这个问题对于探索者不存在,它搭载了阉割版的SC09控制系统,只有了两块芯片,而且还是限制了很多功能的低功耗版,不过还是足够了。

  在月球上不需要极其复杂的图像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,反正不存在突然经过不讲交通规则的买菜车,也不存在大风吹起石头,唯一的意外只有地震和陨石。

  所以很多时候地面操控的方式其实是给探索者下达任务,例如:在某某地点钻孔3米深度,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光谱分析。

  然后地面什么都不需要做,探索者自己就分析既安全又省电的路线,一下一下地就跳过去了。

  这样就不需要担心延迟产生的风险,反正AI自己会避障。

  探索者的运气其实不太好,刚去的时候只碰上了月昼的尾巴,活动了900多米就不得不休眠,等待了14天之后才再度唤醒,这会正是激情工作的时候。

  不过探索者的运气并不怎么好,在出发之前新远的工程师们看了太多各国的专家报告,说的好像月球南极遍地是冰,走几步就有冰坨子一样,但探索者的光电探测仪扫了无数圈,至少在艾特肯盆地的表面没有发现任何水资源存在的迹象。

  当着林炬的面,探索者完成了第19次钻探任务,用机械臂上折叠的钻探杆往下钻了3.4米的距离,然后拉上来用自带的设备进行仔细分析:

  一个冰晶都没有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ongkan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